產品目錄
聯系方式
三角帶輪的結構
三角帶輪重量輕,結構工藝性好,質量分布均勻。輪槽工作表面粗糙度Ra為1.6~3.2,具有一定尺寸精度,可延長帶的使用壽命。
1、材料: 鑄鐵,常用HT150、HT200。
轉速高時:用鑄鋼、鋼的焊接結構
低速、小功率時:用鋁合金、塑料。
2、三角帶典型結構:(4種)
實心式:當帶輪直徑d≤(2.5-3)dS(帶輪軸孔直徑)采用。
腹板式:當帶輪直徑d≤300mm時采用。
孔板式: 當帶輪直徑d≤300mm時采用。
圖9-10 三角帶輪的結構
輪輻式: 當帶輪直徑d≥300mm時采用。
二、帶傳動的張緊裝置
1、定期張緊
裝有帶輪的電動機安裝在移動導軌上,旋轉調節螺釘以增大或減小中心距,從而達張緊或松開的目的。
電動機安裝在擺動底座上,通過旋轉調整螺母來調節中心距,達到張緊目的。
2、自動張緊
把電動機安裝在的搖擺架上,利用電動機的自重,使帶輪隨電動機繞固定軸擺動,以達到自動張緊的目的。
圖9—13采用張緊輪張緊裝置
3、采用張緊輪
若中心距不能調整,可采用張緊輪張緊。圖所示張緊裝置適宜平帶傳動。圖所示張緊裝置適宜三角帶傳動,張緊輪一般安裝在松邊內側,使帶只受單彎曲;同時盡量靠近大帶輪,以免減小小帶輪的包角。張緊輪直徑可小于小帶輪直徑,其輪槽尺寸與帶輪相同。
三、帶傳動的維護
為了延長使用壽命,保證正常運轉,須掌握正確的使用與維護。
1.帶傳動在安裝時,必須使兩帶輪軸線平行,輪槽對正,否則會加劇磨損。安裝時應縮小中心距后套上,然后調整。
2.嚴防與礦物油、酸、堿等腐蝕性介質接觸,也不宜在陽光下曝曬。
3.為保證安全,帶傳動應加防護罩。
章節名稱
TOPIC 1 鏈傳動概述
一、鏈傳動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圖10-1鏈傳動
鏈傳動(chain drive)是由主動鏈輪(chain wheel)、鏈條(chain)、從動鏈輪組成。
鏈輪具有特定的齒形,鏈條套裝在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上。工作時,通過鏈條的鏈節與鏈輪輪齒的嚙合來傳遞運動和動力。
鏈傳動具有下列特點:
⑴鏈傳動結構較帶傳動緊湊,過載能力大。
⑵鏈傳動有準確的平均傳動比,無滑動現象,但傳動平穩性差,工作時有噪聲。
⑶作用在軸和軸承上的載荷較小。
⑷可在溫度鉸高、灰塵較多、濕度較大的不良環境下工作。
⑸低速時能傳遞較大的載荷。
⑹安裝精度高,制造成本較高。
二、鏈的類型和應用
由于鏈的用途不同,鏈分為傳動鏈、起重鏈和牽引鏈三種。
傳動鏈用于一般機械中傳遞動力和運動;起重鏈用于起重機械中提升重物;牽引鏈用于鏈式輸送機中移動重物,常用的傳動鏈根據其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短節距精密滾子鏈(簡稱滾子鏈)和齒形鏈(又稱無聲鏈)兩種。
齒形鏈是由一組帶有兩個特定齒形的鏈板左右交錯并列鉸接而成。工作時,通過鏈板上的鏈齒與鏈輪輪齒相嚙合來實現傳動。
與滾子鏈相比,齒形鏈傳動平穩,噪聲小,承受沖擊性能好,工作可靠,但結構復雜,價格較高,且制造較難,故多用于高速或運動精度要求較高的傳動裝置中。
鏈傳動通常用于要求有準確的平均傳動比,兩軸平行且中心距較大,不宜應用帶傳動和齒輪傳動的場合。因鏈傳動能在惡劣條件下工作,故在礦山、冶金、建筑、石油、農業和化工機械中獲得廣泛應用。
三、滾子鏈和鏈輪
1.滾子鏈
滾子鏈(roller chain)在一般機械中應用廣泛。滾子鏈條由若干內鏈節和外鏈節依次鉸接而成。內鏈節由內鏈扳、套筒和滾子組成。內鏈板與套筒以過盈配合聯接,套筒與滾子以間隙配合相聯,構成活動鉸鏈,滾子可繞套筒自由轉動。外鏈節由外鏈板和銷軸組成,它們之間以過盈配合聯接在一起。內鏈節和外鏈節之間用套筒和銷軸以間隙配合相聯。當鏈屈伸時,套筒能夠繞銷獨自由轉動,起著鉸鏈的作用。
鏈條工作時,滾子與鏈輪輪齒相嚙合,由于滾子是活套在套簡上的,故滾子與輪齒為滾動摩擦,可減輕它們之間的磨損。
鏈條上相鄰兩銷軸中心的距離 p叫作節距(pitch),它是鏈條的主要參數。
傳動鏈在使用時總是首尾相連成環形。滾子鏈的接頭形式,當鏈節總數為偶數時內鏈板和外鏈板首尾相接可用開口銷或彈簧卡將銷軸鎖緊。當鏈節總數為奇數時,則應采用過渡鏈節進行聯接。但過渡鏈節的彎鏈板在工作時易產生附加彎曲應力,故應盡量避免采用。因此鏈節總數為偶數。
2.鏈輪
鏈輪的齒形對嚙合質量有很大影響,正確的齒形應保證鏈節平穩而自由地進入和退出嚙合,各齒磨損均勻,不易脫鏈且便于加工和測量。三段圓弧和直線bc組成,稱為三圓弧一直線齒形。
鏈輪的典型結構由輪輻、輪轂、輪緣三部分組成。具體結構型式由鏈輪直徑大小而定。有整體式、腹板式、孔板式、組合式。
選擇鏈輪的材料時應保證鏈輪輪齒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較好的耐磨性,同時注意降低成本。一般小鏈輪采用的材料應好于大鏈輪,因為小鏈輪嚙合次數比大鏈輪多,磨損較重,受沖擊較大。
3.主要參數
(l)鏈輪齒數:z1、 z2
齒數過少會增加鏈傳動的運動不均勻性,鉸鏈磨損加快,使用壽命降低。齒數過多會使尺寸增大,磨損后易引起脫鏈,降低鏈條壽命。所以一般 z取值范圍在17~120。
(2)傳動比 i
滾子鏈的傳動比通常小于6,推薦 i=2~3.5。因為傳動比過大會造成鏈齒磨損加快,鏈條容易跳齒,也會使傳動裝置尺寸加大。
(3)鏈節距 p
鏈條上相鄰兩銷軸中心的距離叫作節距。節距越大傳動能力越強,但會使傳動平穩性變差,動載荷增加。所以對于重載的鏈傳動,應選用小節距多排鏈。
(4)中心距 a
中心距過小,會使鏈條磨損加快,壽命降低。中心距過大會引起鏈條松邊顫動,運動不均勻性增強。通常amax≤80p。
章節名稱
TOPIC 2 鏈傳動的失效形式與應用
授課形式
講授
課時
1
班級
中專0101
教學目的
了解失效形式、布置形式、潤滑
教學重點
失效形式、布置形式、潤滑
教學難點
合理的布置形式
輔助手段
課外作業
課后體會
一、滾子鏈的失效形式
鏈傳動中,一般鏈輪強度比鏈條高,使用壽命也較長。所以鏈傳動的失效主要是由鏈條的失效而引起的。鏈條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1)鏈條元件的疲勞破壞 傳動時鏈條受到交變應力的作用,當達到一定的循環次數時鏈條將發生疲勞破壞。
(2)鏈條鉸鏈的磨損 潤滑不良,磨損加快,造成脫鏈,是開式鏈的主要失效形式。
(3)銷軸與套筒的膠合 主要出現在高速、載荷很大情況下。
(4)鏈條的拉斷 在低速重載時,鏈條所受拉力超過靜力強度,導致鏈條拉斷。
二、鏈傳動的布置形式
鏈傳動中,為保證鏈和鏈輪的正確嚙合,傳動布置必須合理。
三、鏈傳動的潤滑和維護
為了延長鏈傳動的壽命,要進行潤滑和維護。潤滑可以減輕鏈條和鏈輪齒面的磨損,緩和鏈條和鏈輪齒面的沖擊,降低鏈環節內部的溫度。常用潤滑方式有:
1.人工定期潤滑 適于低速(v ≤4m/s )、不重要的鏈傳動。
2.滴油潤滑 用油杯通過油管滴入松邊內、外鏈板間隙處,適于 v≤10m/s的傳動。
3.油浴潤滑 將松邊的鏈條浸入油池中,浸油深度為6~12mm。
4.飛濺潤滑 在密封容器中用甩油盤將油甩起,經殼體上的集油裝置將油導流到鏈條上。甩油盤的線速度應大于3m/s。
5.壓力潤滑 用于v≥8m/s的大功率重要設備,使用油泵將油噴射至鏈條與鏈輪嚙合處。